江畔独步寻花说课稿

时间:2023-03-10 08:04:44
江畔独步寻花说课稿

江畔独步寻花说课稿

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,往往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,说课稿有助于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。那么问题来了,说课稿应该怎么写?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江畔独步寻花说课稿,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,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。

江畔独步寻花说课稿1

一、教材分析

761年(唐肃宗上元二年)诗人杜甫在饱经离乱之后,寓居四川成都,在西郊浣花溪畔建成草堂,暂时有了安身的处所,心情比较舒畅。春暖花开时节,他独自在江畔散步赏花,写下了《江畔独步寻花》一组七首绝句,这是其六,也是最著名的一首。这首写景小诗别具情趣,小路上花团锦簇,花下的枝条被压得垂下来,花瓣之上是流连忘返的彩蝶,恰恰啼鸣的黄莺,它们活泼自在的神态,给人一种轻松愉悦的感觉。

对正常学生来说,结合他们的生活体验,很容易能够理解诗意、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感情。但对盲生来说,缺乏视觉感受使他们对春天的感受间接而模糊,影响了他们对诗文的学习。

二、教学目标

1、理解诗句意思,能进入诗人描绘的春色盎然的意境。

2、有感情地朗读古诗,背诵古诗。

3、体会诗人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,感受他愉悦的心情。

在教学目标当中,理解这首诗的意思,想象诗歌描绘的情景,体会诗歌中蕴涵的诗人的情感是教学的重点。全诗语言充满了口语化色彩,读起来令人感到非常亲切,所以理解意思不难,难的是盲生由于失去了视觉这样一个主要的观察途 ……此处隐藏7535个字……要求“文从字顺,节奏正确”到“入情入境”,不知不觉中学生对这首诗的学习渐入佳境。

(四)了解背景,知诗人。

“一切景语皆情语。”学生从诗中体会到的喜悦与赞叹,正是杜甫看到美丽景象的心情。但是这份喜悦不仅仅来自眼前的美景,要想真正走进诗人的内心,还得了解他写诗时的背景。

写作背景:天宝十四年,安史之乱爆发,很快这次战争席卷了大片土地,杜甫同人民一起逃离,他的另外一些诗歌,能让我们感受到这场战争:

《春望》国破山河在,城春草木深。感时花溅泪,恨别鸟惊心。

《石壕吏》三男邺城戍。一男附书至,二男新战死。存者且偷生,死者长已矣!

杜甫亲身经历了人民所遭受的各种灾难,目睹了叛军的暴行和人民水深火热的恐怖生活。他几经辗转,最后到了成都,修建了茅屋这首《江畔独步寻花》写于安史之乱平定的时候,诗人有种久经离乱后得以安居时的喜悦心情,所以诗中表现的这份喜悦不仅仅来自美景,还来自稍稍安定的生活,诗中表达着他对宁静生活的向往。让学生带着这份沉甸甸的喜悦再次朗读诗歌,走进诗人的内心。

(五)巩固理解,画诗韵。

“诗中有画,画中有诗。”是指长于描写景物的诗,意境优美,能使读者如置身图画当中。

1、画中有诗。老师出示三幅国画:《咏柳》《游园不值》《惠崇春江晚景》,让学生给画面题上诗句。这一环节的设计意在传达出一种诗意的境界。

2、诗中有画。根据《江畔独步寻花》诗中所描绘的内容画一幅画。学生的笔触也许非常笨拙、稚嫩,但是诗中的韵味像一粒种子,已植入孩子的心田,它会生根,发芽,开花,结果。

板书:

江畔独步寻花

《江畔独步寻花说课稿.doc》
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,方便收藏和打印
推荐度:
点击下载文档

文档为doc格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