透镜物理教案
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,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,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,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。教案应该怎么写呢?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透镜物理教案,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。
透镜物理教案1学习目标:
知识与技能:
1、认识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,知道凸透镜能成放大的像;
2、通过观察和初步实验辨别凸透镜和凹透镜;知道透镜焦点和焦距;
3、会利用平行光测量凸透镜的焦距。
过程与方法:
1、让学生以丰富、生动的感性认识为基础,带着问题,体验科学
探究的过程;
2、经历用多种方法辨别凸透镜和凹透镜的过程,并尝试对各种方法的优劣做初步评价
情感态度与价值观:
1、创设情景,鼓励学生提出质疑,养成学生主动思考、善于思考的习惯;
2、在学生的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科学的研究方法,逐步提高物理学习的兴趣
重点: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的作用
难点: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
学法指导:通过观察和实验,总结归纳规律。
预习导学:本节课注重引导学生通过“做”,通过“解决问题”,通过“交流与合作”,感知有关方法,构建关于透镜的科学内容。在问题给出时注重创设生活情景,让学生感觉到物理就在身边,培养了学生的学 ……此处隐藏10748个字……作用,凸的焦点、焦距.对凹也讲得比较简单,主要是让学生认识凹对光的发散作用.关于凹的虚焦点,可略讲.
教法建议
本节教法应以实验法为主,辅以启发式教学法和讨论法.应指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,在头脑中形成清晰的表象,讨论分析实验结果.
教学设计示例
难点分析
1.凸和凹对光的作用
讲解凸和凹对光的作用,除按照教材要求进行实验,通过实验取得丰富的感性知识外,还可以利用光的折射的初步规律,参照下图来进行分析.当一条平行于玻璃三棱镜底边的光由空气射入玻璃时,折射光线靠近法线折射.光进入玻璃以后又从玻璃射入空气中,发生第二次折射,这时折射光线将远离法线折射,两次折射的折射光线都由玻璃三棱镜()薄的位置向玻璃三棱镜厚的部分倾斜,因此可以分析出凸对光会起聚作用.如上图(乙)
凹对光起发散作用,可以用上述方法,参照下图(甲),和图(乙)来进行分析.
2.正确理解“会聚”和“发散”
凸对光的会聚作用是表明光通过凸以后会变得收拢些,但是并不意味着一定会聚于一点.如下图所示,以S点发出的光是发散光束,光经过凸折射后仍是发散的,并不能会聚,凸在这里的作用只是减弱了它的发散程度.
凹镜对光的发散作用是表明光通过凹以后会更散开一些,但是散开不一定不能会聚,如下图所示,从左侧来的两束光由于凹的作用没有在S点会聚,而是在S′会聚,它减弱了入射光的会聚程度.
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知道,当判断对光束是起会聚作用还是发散作用时(或者根据给定的光束判断的种类),一定不能仅仅依据折射光是否能会聚于一点来判断的作用或种类,而应当对折射光束与入射光束进行比较,再依据前边的分析得出正确的结论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