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时间的脚印》教案

时间:2023-05-17 03:45:03
《时间的脚印》教案

《时间的脚印》教案

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,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,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。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?下面是小编整理的《时间的脚印》教案,欢迎阅读,希望大家能够喜欢。

《时间的脚印》教案1

课型:自读课

课时安排:两课时

内容安排:第一课时:1.读课文,扫清字词障碍

2.初步理解文章内容,划分文章层次

3.浏览网页,自己查找相关文章,了解课文相关知识。

第二课时:

教学目的:

1.通过画岩石记录时间的循环图和了解关键语句在文章中的作用,理解课文内容。

2.通过对文章观点和结论的质疑,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。

3.我们自己怎样记录时间,使人生过得有意义。

教学活动:

1.画图和概括活动。

2.质疑求解活动。

3.迁移扩展活动。

教学过程:

板块一:理解文章的内容。

(一)文章题目《时间的脚印》所提的“时间”是指“地质时间”,那么

1.哪些段落提到了岩石记录时间的方式?

2.岩石又是怎样记录时间的?请大家自读课文,画一个岩石记录时间的循环图。

(二)1。岩石除记录时间外,还保存了哪些历史痕迹?哪些段落提到了这些内容?

2.你找到的句子在段落中都起了什么作用?(段落中心句、承上启 ……此处隐藏19387个字……

三、欣赏品味

作为一篇科普作品,本文在尊重科学的前提下,从形式到内容再到语言表达等方面尽量靠近读者,使读者愿意读、喜欢读。首先,从形式上看,拟人化的题目,别具一格的题记和衔接紧密、过渡自然、内容生动具体的正文,相互映衬,浑然一体。尤其是选择高土其的《时间伯伯》一诗作题记,既照应了题目,又开启了下文,还形象地暗示了时间每走过一个时代都会留下踪迹,无论人类有史以来,还是史前无人之时。其次,从内容上看,说明具体、全面。如说到山野里的岩石可以记录时间时,顺便提及北京故宫的“铜壶滴漏”。介绍岩石生成过程中如何留下时间的踪迹,却先交代岩石的毁坏、分解过程等,不断开阔读者视野,使人获得多方面的信息。再次,从语言表达上看,本文在叙述中大量地运用拟人化的写法,把死寂的岩石写得生动有趣。如“不要认为岩石是坚固不坏的,它无时无刻不经受着从各方面来的‘攻击”’。把“岩石”的被动和无奈表现得令人同情。“狂风吹来了,洪水冲来了,冰河爬来了”的排比、拟人手法加上极富特点的动词的巧妙运用,把‘“狂风’”“洪水”“冰河”来的情状表现得惟妙惟肖。文中类似的句子随处可见,值得细细品味。

四、课堂总结

1.总结两节课的教学内容。

2总结学生的学习表现。

3总结学习方法。

(解说:课堂总结便于学生对课文h容的整体把握,发扬优点,克服缺点,用已有的学习方法指导今后的学习。) 五、布置作业 学完这篇课文,你是否对岩石有了更深入的了解?试以《海枯石烂》为题,写一首小诗或散文,抒发一下你的感受。

板书设计

(解说:本设计直观、形象地反映了岩石造破坏分解成泥沙,再由泥沙胶结成岩石的过程,便于学生把握课文内容。)

《《时间的脚印》教案.doc》
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,方便收藏和打印
推荐度:
点击下载文档

文档为doc格式